第九章
递交签证材料、进行签证辅导、赴邻省的美国使馆面签、行前培训,许鲜花终于到了要启程的那一天。
机票上的时间是后天早上八点,飞机从省会出发,途径上海中转,随后飞往达拉斯加,最后才到达休斯顿的霍比机场,总时长是35小时23分。一想到要在那个座位上坐上三十多个小时,许鲜花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到时候在机场会有人专门接你。”在许鲜花出行前,Kimi特别强调。
终于,飞机准点到达霍比机场,许鲜花拖动着麻木的双腿,好不容易走出了机场大门,她连忙点开和Kimi的对话框,一边编辑信息一边看向外面的大街。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辆深棕色的别克长轿车停在她的面前,车里的人按响喇叭,随后下车接过许鲜花的行囊,许鲜花打开车门,坐到车的最后一排。。
车上除了一个亚裔脸的司机和她,也没有其他人了。
许鲜花壮了壮胆,伸长脖子,用她那三脚猫英文去问前面的司机:“请问,我们一会要去哪啊?”
那司机转过头来,一脸茫然地看着许鲜花,然后指了指自己嘴巴,摇了摇头。
许鲜花转而打开微信问Kimi:“要去哪?”她才刚下飞机,都还没和向导报到呢!
“去你住的地方。”对方回复道。
“是去项目给我的安排的宿舍吗?”
“不是。”
“那是哪里啊?”万一离工作的地方很远,她通勤岂不是很麻烦,“我有宿舍的。”许鲜花不敢说一个“不”字,但还是觉得,如果可以给自己选择,那她住项目安排的宿舍会更好。
“不需要。”Kimi简短地回复了三个字。
此时正值六月,休斯顿白天的平均气温在三十度左右,这边城区的空气质量还真不赖,蓝天白云的,植被的覆盖率也出奇地高。
第一次踏足美国的许鲜花被来自异国他乡的城市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
车子驶过一条河道,下面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划皮艇,远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
这座城市虽然足够发达,却没有先进的地铁,而是停留在传统的巴士和轻轨,所以路况有些许复杂。
休斯顿的GDP时常排在全美前十,就业机会非常多,来这淘金的华人也有不少。
或许是因为奔波了将近两天的时间,疲惫的许鲜花躺在最后一排安然地睡着了。
车子开呀开,路边的景物由郁郁葱葱的绿植和雄伟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低矮的灌木以及平坦开阔的公路。
路的两边呢,是一栋栋面积不小的独栋平房,看上去层数都不会超过三层的那种。
最终,别克车在一栋乳白色的别墅前。别墅的房檐和大门都被刷上了红色的油漆,从正面看,能看到六扇细长的落地窗。
整栋房屋的构造是凸字形的,门口的部分就是凸出来的。
草坪的面积特别大,颜色不一的灌木围绕着整座别墅种植,都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有的还开了花。
那亚裔司机下车去给许鲜花搬行李,顺便伸手去推了推熟睡的女孩。
许鲜花睡眼惺忪地跟着进了屋。
进门左手是正餐厅,上面有个吸顶吊灯在亮着,右边的门廊是通往厨房的。
开放式的厨房,岛台是花岗岩石板,橱柜全是木制的。
客厅采光很足,左手边有个拱门,穿过去就来到了主卧。主卧的木地板踩上去会嘎吱嘎吱,应该是有些年代了。
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射到主卧,映出规整的条形光栅。
卧室有干湿分离的淋浴间,还配有一个小小的浴缸。
沿着楼梯上去,就可以看到一个空地,这种一般用来布置成孩子的游戏房。楼上有两个房间,大一点的有独立卫浴的是次卧,另一个就是客房了。
许鲜花从来没见过这般敞亮的大房子,她住过最大的房屋便是家里亲戚的复式房。
她在房屋内转悠了好一会儿,这儿摸摸那儿闻闻。美中不足的是,这儿没有家具,她打开手机问了Kimi,Kimi告诉她是因为房子刚买过来没多久,很快会有搬家公司上门。
主卧有一张床垫,看来这是今晚睡的地方。
司机出去后没多久,许鲜花又看见有辆车开了过来。那车上下了三个人,个个都是肌肉发达,穿的黑不溜秋。他们搬了三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放在门口,然后就坐在那不走了。
这很不对劲,许鲜花走过去用英语问那三个人,你们是干什幺的。
那几个人斜睨了她一眼,也不回答,为首的那个裤子上还别了一个对讲机。
见他们不理自己,许鲜花当然是发信息去问Kimi,但对方让她别管。
许鲜花隐隐有些猜到,自己大概是被囚禁了。她感觉自己像沉甸甸地泡在水里一样,腿脚抽筋,全身麻木,失去了所有挣扎的力气。
她被动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